稻米油: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生力军” |
2012-6-27 |
目前,我国食用油进口依赖度过高,给粮油安全带来很多隐患。稻米油作为世卫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用油,能够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食用油。近日记者在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稻米油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会”会上,就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以及稻米油在我国的研发推广等问题采访了专家。
记者:稻米油对我国粮油产业创新、对国计民生有哪些战略意义?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油脂油料进口大国。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已由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目前的37%左右,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中国作为油脂油料世界最大需求国,却无法掌控其定价权。美国、澳大利亚等油料出口大国油料价格的涨跌,都会对国内粮油产业带来较大影响。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产量约占世界的1/3,占国内粮食产量的2/5。但是我国米糠炼油的利用率仅为5%~10%,大部分被用作禽畜饲料。理论上讲,我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米糠,可生产230万吨稻米油,这相当于我国1亿多亩土地所产大豆的含油量,这是在不与粮食争地的情况下,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的有效途径之一。
稻米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大健康食用油之一。稻米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效还原稻米精华,对对抗国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有一定作用。
2006年,益海嘉里集团率先投身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研发,创建优质品种、优良产区、优化种植技术、优价收购的四优订单农业,将稻壳用于发电、稻壳灰提炼成白炭黑,将米糠精炼食用油、糠粕用于饲料,开创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吃干榨净”的水稻循环经济新模式。这一模式能使每吨水稻增值800多元。
记者:目前我国稻米油生产现状如何?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会长、江南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惠源:目前,我国米糠制油利用率不足10%,而日本利用率高达100%。在过去的30年内,我国的稻米油工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一是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分布格局分散。稻谷加工厂的分散导致米糠原料难以收集,而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原料酸败。我国目前有7000多家水稻加工厂,小于100吨加工能力的工厂占七成,具备400吨以上加工能力的只占2%。二是米糠本身特性不稳定,6个小时内不进行压榨处理便酸败。由于缺乏先进的米糠稳定化技术,导致发展停滞不前。三是精炼技术要求较高,缺乏先进的精炼技术。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