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花生调和油未标注成分含量 |
2012-7-6 |
美其名曰花生调和油,可包装上却看不到花生油的实际含量,究竟调和油是按怎样的比例来调的?”近日,市民朱女士拨打本社热线96339反映,没有国家标准统一规范,市面上大多数食用调和油的含量比例一直很模糊,调和油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屡见不鲜。
近日,多年悄无声息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再次被提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粮食局将在下半年重新启动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食用调和油多年“国标缺失”的局面有望终结。
花生调和油“大豆”占大头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多数调和油产品的配料表中只能查询到配料成分名称,每种配料的具体含量均未标注。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根据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相关要求,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在标签上一一排列。
在市区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一款5L装的花生调和油,其配料表标注信息显示,配料为: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根据上述通则要求,此款调和油中大豆油成分加入量最多,其次为花生油和芝麻油,但是产品却被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
“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价格。”在南安官桥经营粮油生意的江先生表示,国家标准并没有规定,花生油占比要高于多少,才能冠以花生调和油名字,因此,怎样取名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记者发现,以一品牌食用油为例,其5L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的价格大约为68元,同等规格纯大豆油的价格约为60元,同等规格纯花生油的价格约为115元。
“最近花生价格约为1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两成。”粮油市场业内人士揭秘称,按照5L花生调和油68元的价格计算,只有当花生油含量在11%以内,该花生调和油才能实现盈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都误以为花生调和油是以花生油为主原料,对产品里实际的花生油含量并不了解。
出台标准推动明白消费
据了解,早在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制定了《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草案,不过在征求意见阶段,却遭遇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企业,因为担心生产成本压力。
“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企业只能赚3元钱,即3%的净利润;而100元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花生调和油’,其盈利可以达到6元,净利润达6%.”江先生表示,在食用油市场,花生调和油的利润明显高过纯大豆油和纯花生油,由于没有国家标准统一规范,一些自律性不强的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在调和油生产中,以次充好,使用低价低质的棕榈油甚至动物油冒充大豆油和花生油。
业内人士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一旦正式出台实施,将有效抑制食用调和油以次充好的乱象。届时,消费者选择调和油时,可通过标签来了解其具体成分含量,明明白白消费。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