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美大豆关税达47%,关税政策对市场产业影响几何?
2025-4-7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多个国家加征更高税率。为应对美国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12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国际贸易割裂成本上移是市场两大交易主逻辑。”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侯雪玲表示,原油再次重挫,CBOT大豆、豆粕和豆油大跌,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跟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豆类升贴水上涨,FOB报价跌幅远小于盘面。




此次反制措施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此前,我国已对美国大豆加征10%关税,此次反制措施落地后,进口美国大豆成本将大幅抬高。




“调整关税后,中国对进口美国大豆将征收高达47%的关税,其中包括原基础关税3%,3月4日加征的10%关税以及本次加征的34%关税。”中州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对比目前中国对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仍施行3%进口关税,美国大豆47%的进口关税高高在上,再加上企业避险情绪,已经基本切断美国大豆进口通道。




浙商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王璐介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进口大豆来源国,2024年进口占比约21%,而我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目的地,2024年占美豆出口的50%以上。此次我国对美加征关税,大幅削弱了美豆对中国出口的前景,有利于巴西大豆后续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对美豆而言,出口预期疲软直接利空CBOT大豆期价,并打击即将到来的新季作物种植意愿。从绝对价格来看,当前CBOT大豆价格已显著跌破种植成本,进一步下行的阻力较大。




“基于目前关税冲击,美豆种植面积或存在进一步下滑预期,叠加未来天气因素扰动,CBOT大豆底部价格支撑将逐步显现。此外,根据往年中美贸易摩擦历程,未来关税政策的协商及反复对盘面的扰动仍将持续。”王璐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后,CBOT大豆价格和巴西大豆出口贴水价格都有所反应。吴晓杰表示,综合CBOT大豆价格和巴西大豆出口贴水价格,国内进口大豆成本提升60~70元/吨,即4月7日开盘国内豆粕2509合约估值或较节前抬升60~70元/吨,至3100元/吨附近。在国内进口大豆供应担忧情绪影响下,预计盘面或有所溢价,4月7日开盘国内豆粕2509合约有可能冲击3100~3150元/吨区间。




“建议投资者不要追高。一方面,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发展不利,衰退预期增强,大豆产业链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国内给出情绪溢价后将推高大豆压榨利润,给出压榨厂较大套保空间,将压制盘面。”吴晓杰提示。




国内方面,侯雪玲分析,从船期推算,4月大豆供应从紧向平衡转变,6—7月大豆库存压力最大。CBOT大豆盘面跌幅超过了升贴水涨幅,因此,虽然美豆被加征34%的关税,但大豆进口成本较节前下降。贸易摩擦升级令未结价的大豆进口成本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影响6月以后的大豆,对2505合约冲击有限。饲料企业库存低,存在补库需求,但缺乏追高的意愿。节后豆粕价格缺乏大涨基础,预计冲高回落。




“国内一季度大豆供应偏紧格局已兑现,二季度大豆进口到港将持续回升。机构数据显示,4—6月累计到港3037万吨,豆粕供应将逐步转向宽松,对现货基差仍存在压制。”王璐表示,截至4月1日,国内4月船期采购已全部完成,5月船期采购完成近70%,其中近九成为巴西大豆,美豆占比极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中国对巴西大豆的采购需求或增加,巴西大豆议价能力上升,预计巴西大豆升贴水以偏强为主。




“国内豆粕现货方面,由于前期中下游市场情绪悲观,从2月下旬开始处于持续去库状态,不少贸易商都裸卖空。在本周一开盘价格大概率大涨的预期下,上周末不少贸易商主动回补空头,叠加终端刚需补库,现货价格或出现更大涨幅。”吴晓杰称,截至4月6日中午,国内主要区域豆粕现货价格普遍较节前上涨130~200元/吨,追涨情绪较浓。不过,国内4月下旬以后进口南美大豆集中到港,近月供应充足,不要盲目追涨,需关注四季度国内供应情况。




王璐认为,从进口成本来看,CBOT大豆整体承压,但下方空间或有限,叠加巴西大豆升贴水预期抬升,将对远月进口大豆及豆粕价格提供较强支撑。未来仍需关注中美乃至欧美等贸易政策变化,以及大豆到港和二季度大豆库存修复情况。




对美进口商品反制,农牧业短期景气度或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新华社消息,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这些反制措施中,与养殖行业相关的主要是饲料原料(大豆、玉米等)、猪肉等农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一系列政策将直接推高相关农产品的进口成本,国内种植与养殖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提高;长期来看,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起到固本作用。




大豆等农产品进口短期或量减价增




资料显示,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方面的商品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猪肉、牛肉、乳制品、水产品等。以大豆为例,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3285万吨,占我国总进口量的34%。




大豆是中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自2018年以来,我国就在持续减少对美国大豆等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为2200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的份额已降至21%左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加上菜籽粕、葵花籽粕等杂粕供应增加,豆粕消费增幅放缓,我国大豆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左右。以此测算,进口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的大豆可满足我国需求,加上我国大豆产量连续三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储备能力稳步增强,可应对不进口美国大豆带来的冲击。




玉米方面,2024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364万吨。其中,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乌克兰紧随其后,而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量为207万吨,占比约15%。




国内某饲料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关税的加征,使美国大豆、玉米等进口完税成本显著高于巴西,这将迫使企业转向南美采购,但由于巴西等国的供应弹性有限,短期内可能推高大豆、豆粕等价格。长期而言,我国向美国大豆、玉米等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也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