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中国大豆,率先脱钩,贸易摩擦下的供应链重构
2025-4-15
    

一场关乎中国人“饭碗”的暗战在贸易摩擦中逐渐明朗。中美贸易战升级影响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中国大豆商转而大量购买巴西大豆。据彭博社报道,中国进口商上周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趁价格回落之际迅速下单。

中国转向巴西大豆的背后是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随着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大豆不再是最佳选择。中国早已构建起多元供应链,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源源不断输入,美国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这一动作表明中国在系统性地补齐大豆短板后,不会因单一国家的政策钳制而陷入被动。


01困局

大豆虽不直接食用,但对国人餐饮结构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食物安全和膳食结构。大豆是食用油、豆制品和动物饲料的核心原料,大豆油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的约40%,豆粕则是生猪、家禽养殖的核心饲料原料,占据饲料蛋白来源的70%。然而,长期以来,大豆供给一直是中国粮食安全中最脆弱的“短板”。


30年前,中国对国外大豆依赖微乎其微。1995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仅为29.39万吨。此后,随着中国农牧业和食品业对大豆需求剧增,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2024年,中国消耗约1.17亿吨大豆,其中约90%依赖进口。这种依赖源于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中国人对肉蛋奶等食品的需求倍级增长;二是国内大豆产量始终没有跟上需求增长。


供需失衡背后,是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的深度占领。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美国转基因大豆凭借低价优势涌入。2000年末,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一半以上。此后,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进口基数的不断增大,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总量日益增多。2015年至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分别为2841万吨、3366万吨、328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分别为35%、40%和34%。


02纠缠


中美围绕大豆的博弈堪称“经济暗战”的缩影。美国利用技术、产能和政府补贴打击中国脆弱的大豆供应链,甚至采取非常规手段打击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国种植户。例如2003年的“大豆战争”,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大豆库存将降至20年最低水平,引发价格暴涨。中国压榨企业判断失误,高价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一个月后,美国农业部宣布数据存在误差,导致价格暴跌,中国企业面临巨额亏损或违约赔偿。最终,外资控制了中国85%的压榨产能。


中国对此局面进行反制,主要依靠市场采购能力。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大豆作为重要农产品被卷入贸易风暴。中国对美大豆关税提高至25%,使美国大豆行业受损严重。2018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骤降50%,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


即便如此,中国也未完全放弃美国大豆。美国大豆价格低于国内,且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更高。为了丰富餐桌和展现开放形象,中国食品业和养殖业长期与美国大豆紧密绑定。同样,美国也难以割舍中国市场。2023年,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占其出口量的51%。2024年,中国又购买了美国近48%的大豆出口,继续成为美国农民的最大金主。然而,2025年关税冲突升级打破了这种平衡,中国已做好“完全脱钩”的准备。


03脱钩


中国的大豆破局之路在于两条腿走路:扩大本土种植和重构海外来源。对内,中央一号文件将“大豆扩种计划”上升为战略高度,从种植面积、模式、区域和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部署。2023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7亿亩,同比增长1.95%,是1958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企业也在政策推动下,围绕农业科技进行大豆创新。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推广高蛋白、高产量的优质大豆品种,使得大豆种植最高亩产达569.25斤。重庆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取得重大突破,试验田大豆亩产达280公斤。


对外,中国着力匹配更多大豆卖家,尤其是物产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的南美国家。上一轮贸易战打响后,中国逐步减少美豆进口,巴西逐渐成为中国大豆供应重构的最大赢家。2021年以来,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增长,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相比美国大豆,巴西豆价格更低,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略高,杂质含量明显较低。加上贸易摩擦背景,中国需要更加安全友善的合作伙伴。今年中美互加征关税后,巴西总统卢拉决定访华,显示商贸诚意。这让中国在大豆上的“B计划”更具确定性,给食品工业、饲料行业、养殖行业带来信心。


如今,大豆依然是美国对华出口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价值超800亿元,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明显缩减。2017年至2024年,中国自美大豆进口量从3285万吨降至2213万吨,市场份额从34%滑落至22%。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中巴西大豆占比约70%,是美国的三倍多。


04写在最后


目前,巴西大豆并不能100%替代美国大豆。南北半球因素决定了两者种植与上市时间交替,单纯依赖进口巴西大豆可能在四季度和一季度出现阶段性短缺。此外,美国大豆品质更稳定,海运时间更短。即便是巴西生产的大豆,其背后可能也是美国资本的所有权,这还不包括美国资本和国际资本对农机、种子、化肥、海运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垄断。更重要的是,中国和巴西尚未实现本币结算,交易仍需通过美元完成。因此,中国还需不断开拓更多海外卖家,不仅有巴西和阿根廷这样的南美国家,还应培育非洲、中亚、东欧等其他产地。一粒大豆折射出大国农业的艰难转型,粮食安全需要“自力更生”与“广交朋友”并举。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