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17日,光大期货调研团走访辽宁、吉林两省油脂、饲料加工、大豆及玉玉米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围绕农产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针对2025年四季度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调研。
调研结果反馈如下:
1、玉米大丰收。调研区域玉米秋收进行中,种植大户反馈玉米产量增加8-10%,今年是近10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考虑到玉米产量增、成本降,预计玉米市场受以上两个利空因素影响,延续低位寻底表现。但是,从长周期的采购规划看,玉米集中上量的压力兑现后,期现市场存在买盘机会。综合下来,短期玉米震荡寻底,中长期等待下跌结束期、现市场买入机会出现。
2、油粕市场大豆原料供应充裕。2025年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占比已经达到95%以上水平。四季度豆粕供需两旺,价格偏弱震荡,短期缺乏突破大涨、大跌的新动能。适合进行期货区间及期权的空头策略。如果中美谈判带动方向突破,可以考虑期货单边头寸跟进。油脂板块中棕榈油强于豆油,重点关注生物柴油对油脂市场影响。
3、鸡蛋、生猪供大于需,价格创新低。鸡蛋市场重点关注产能拐点的到来。若老鸡出栏增加、补栏下降,2026年蛋价存在回暖预期。生猪市场需要关注产业政策对供应的影响,短期猪价延续弱势表现,等待后市政策方向指引。
豆粕调研情况:
1、大豆原料供应充足,豆粕的供应与春季调研相比明显宽松。5-9月中国购买的大豆较去年同期多买了900万吨,8-9月油厂催提的情况较为明显,这也说明大豆原料供应较为充足。
2、饲料企业对远期大豆供应充足的信心来自于政策。首先,国内大豆四季度到货充足,库存预期处于高位。其次,国储大豆供应充足,或将投放市场,进一步缩小缺口。最后,政策提振下,国产大豆产量稳定增加,可以进一步补充市场。
3、饲料企业在大豆供应预期宽松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大豆原料的物理库存,在豆粕2900-3100元/吨价格区间波动的情况下平稳采购。下半年豆粕现货价格低于远期的报价,企业对于远期豆粕的备货较往年偏少一些,随采随用。在豆粕与杂粕的替代选择方面,企业主要使用豆粕,因为豆粕性价比最高,挤压了杂粕的使用需求。
4、四季度是饲料消费旺季,需求预期转好。从8-10月的饲料销售情况看,整体销量较为平稳(不包含大型养殖企业自用部分),并没有出现行业内预期的20-30%的消费跌幅。十一过后,猪价加速下跌,养殖亏损超过200元/头。鸡蛋价格跌破养殖成本,企业有缩栏的动作。这个因素会影响远期饲料消费。如果这波养殖亏损加剧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26年饲料消费大概率同比下降。
油脂调研情况:
1、国内油厂进口大豆原料供应充裕。25年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占比已经达到95%以上的水平。
2、豆油消费好于预期。8-9月是油脂消费旺季,十一期间的节日备货对油脂消费起到积极作用,进入到10月以后油脂消费季节性下降。从今年包装油市场的下游消费看,消费数据同比增加,原因可能有餐饮消费、食品工业和饲料用油这三个方面。
3、目前大豆压榨行业开机率65%,处于近年来的行业偏高水平。全国油脂(豆、棕、菜)库存240万吨,也是近两年来高位水平,库存绝对值处于近年来的中高位置,说明油脂市场供应是较为宽松的。另外,为了维持油脂价格稳定,各地的省储库存也在逐步增加,豆油是油脂板块中供需最为宽松的。
调研点评:
1、近期,饲料企业大豆原料的采购主要覆盖了4季度和明年1季度的计划用量。进入到10月以后,中国采买巴西大豆,另外还有一些低价的阿根廷大豆远期供应,这样行业普遍认为当下即使没有美国大豆的供应,大豆原料也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2、饲料行业对于未来是否缺豆的情况,还是有些分歧的。有的企业认为,如果没有进口美国大豆,在3月末4月初南美大豆达到中国市场之前,大豆供应还有500万吨的缺口。但是,也有企业认为,春节前后2-3月进口大豆都不会缺货。相比来看,油脂企业没有太多的担忧,对于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影响,油脂企业表示,行业预期四季度原料供应充裕,即便是没有美豆的情况下,大豆供应也是非常充裕的。另外,包装油的省级储备在增加,这会缓解油脂市场远期的供应担忧。
3、外盘豆油波动明显大于国内市场,主要是因为外盘市场有生物柴油的概念预期。美国还需持续关注生柴政策的最新变化,国内市场棕榈油跟随生柴政策波动大,资金对棕油未来上涨行情还是有一定预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