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消费需求大 关注龙头股 |
2012-8-1 |
金融界网站讯 据港媒报道,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对食用油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近十年基本保持5%左右的年需求及消费增幅,而中国的增幅则较全球平均高几倍,行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势态,此乃中国的朝阳行业之一,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的油料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故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增加自产油料,另一方面则从海外进口油料以期填补需求缺口。近几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振兴中国油料生产的规划和措施,推动中国油脂油料生产较快发展,促使08年以来中国大豆、花生等8种油料产量连续4年接近6,000万吨,创造了油料生产史上的最高纪录。
尽管中国油料产量逐年提高,但其增速仍然跟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油脂市场需求。据统计,中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折油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9万吨,10年间增长3.5倍,平均年增长35%。
人均年消费量增至世界水平
随着国产油脂油料和进口油脂油料数量的快速增加,中国居民食用植物油的可供应量和人均年占有量得到了快速增长。据测算,中国居民人均年消费占有量由1996年的7.7公斤升到2008年的20.7公斤,已达到世界人均水平,而国内食用油的消费亦由散装油向小包装精致油方向发展。
国际4大粮商掌握了全球粮食市场定价权,中国压榨厂商没有议价能力,食用油产业链上游和中游都涉及进口,外资关联度高;下游品牌集中度相对高,议价能力强,是整条产业链利润最丰厚的节点。通常情况下,压榨端的毛利率约10%;终端小包装品牌油的毛利可达30%。目前,益海嘉里、中国粮油(00606)、鲁花等品牌占全国68%市场份额。
天气、库存、原料价格、政府动向、货币与通胀及季节性影响6大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行业景气度。油料成本占整个食用油生产成本约75%,由于国内油料对外依存度高,压榨企业没有定价权,国际油料价格大幅波动就极大地影响了国内食用油企业的盈利水平。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