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花让我尝到甜头 |
2012-8-6 |
“棉花技术要求高、管理环节多,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掌握棉花各时期的生长特点和技术要求,我这几年种植机采棉算是发啦!”这是一二五团16连职工李宏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为有效破解农工种植棉花增产难增收难的问题,兵团党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职工减负增收、团场增效为引领,把大力发展机采棉产业作为实现棉花生产降本增效的有效抓手。
一二五团16连职工李宏就是众多种植机采棉尝到甜头中的一户。多年以来李宏每年都积极的参加团连举办的有关农业知识的讲座和棉花高产科技培训班,农闲的李宏最爱去的地方连队科技书屋,《棉花栽培技术》和《机采棉采摘的小册子》这两本书是他最爱读的。
近几年,他把学到的科技植棉知识和自己的植棉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植棉“高招”。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早在备耕时,李宏就早早与连队的养殖户联系好,把农家肥一车一车拉到了地里。
在栽培模式上,他选择超宽膜,一膜六行,在田管工作中,李宏严格抓好放苗工作,防止棉苗被烫死,确保全苗和壮苗,亩保苗株数在一万八千多株。在水肥运用上,他因地制宜、因苗而异。他的经验是,前期棉花滴水要小,要滴透滴匀;后期棉花植株长大、棉桃多,需要大量的水肥供应,灌水一定要充足,但也不能滴过大,造成淹苗。
在施肥上,他根据棉花全生长期需肥量及长势而定,合理运筹施肥次数,随水滴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确保棉花营养均衡。棉花坐桃时营养是关键,营养足了就保住了棉桃。在坐桃关键期,他在施足肥料的同时,还做好植株的化学调控,及时打顶整枝,确保棉桃坐实、增重。做好了以上管理,1亩棉田可增产60公斤到90公斤。
在病虫害防治上,李宏坚持做到勤调查、细观察、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他坚持点片预防,不搞一刀切,不乱用农药。
去年通过科学精细管理,他种植84亩棉花给团压花厂交收籽棉,一二级品率达95%以上,自己达到13万多元的好的收入。近日,笔者与他交谈时,他就喜滋滋地算起了自家的经营收入账:“我种了84亩棉花籽棉单产380公斤,成本34200元,比人工手摘减少成本9044元。今年我用机采真是抓住了。
当问起他今年棉花长势情况时,他高兴地说:“种植机采棉,是我最好的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询新疆频道
(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