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危害都有那些? |
2012-8-9 |
1.石油突破120美元,粮食有了新用途
——粮油转能源的趋势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长远威胁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在突破100美元历史性高位之后,近期又再次创下120美元新高。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早已立法加大生物能源的开发,棕榈、大豆、玉米等高油料品种是首选对象,此为世界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其发展势头很难扭转。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与更多粮食转能源是大趋势,这对过度依存国际市场的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是长远威胁。
2、22%的高出油率诱惑和六号轻汽油危害
——西方转基因大豆与西方食用油浸出工艺是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
国外转基因大豆高产值、高出油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7%、国外转基因大豆为22%)与浸出工艺的低生产成本是国产大豆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食用油不仅原材料基本采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工艺也基本采用西方浸出工艺,即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料充分“浸泡”,然后经过260°高温精炼再“六脱”出成品油,不仅破坏了食用油营养成分,其化学溶剂残留以及转基因成分长久食用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
目前,有关部门仅在标识中要求注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浸出”与“压榨”,以此提供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事实上,很多中国消费者对此专业提示并不知情,而受价格因素影响又难以有实质性选择。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食用油结构性失衡导致供不应求,政府更难从健康角度积极宣传倡导。
可以预见,国外转基因原料与浸出工艺对中国人体和环保的危害将是潜在并长期的。
发展花生产业 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从表面上看,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隐患主要是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跨国巨头控制等因素造成的;但若要从根源上追究,还要归咎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粮食产业认识的误区,以及建立在此认识基础上的产业政策。
现在,如果能够将花生等油料作物纳入粮食安全体系中考虑和安排,对花生产业给予政策扶持,那么通过提高食用油料中的花生种植比重,优化现有的食用油结构,可以极大地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