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持续向好,粳稻价格易涨难跌 |
2012-8-21 |
目前正是早稻上市高峰期,由于市场主体看好后市,入市积极,推动早稻价格大幅高开后继续小幅上涨,累计上涨幅度在0.03-0.08元/斤左右。目前各主产区早稻收购价格大多在1.30元/斤以上,有相当多地区的价格已站上了1.35元/斤,湖南部分地区的收购价甚至接近了1.40元/斤,已经高于同期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在价格上涨的同时,上市早稻的数量不断放大,早稻收购进度也相对较快。 截至8月10日,湖南、江西等8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新产早籼稻46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9.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3.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4%。
在早稻市场高调上市之前,粳稻市场就已在政策呵护、需求向好、市场余粮下降和铁路运费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下触底反弹,且东北粳稻走势明显要强于苏皖地区。8月中旬,黑龙江虎林地区70%出米率、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2940元/吨左右,较4月份上涨140元/吨;同期粳米出厂价4180~4220元/吨,上涨22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3980元/吨左右,均上涨20元/吨;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2860元/吨左右,上涨60元/吨;粳米出厂价3980~4240元/吨,持平略涨。杭州市场黑龙江产圆粒晚粳米批发价格为4840元/吨,较4月底上涨140元/吨;安徽产标一晚粳米4140元/吨,上涨60元/吨;江苏产特制晚粳米为4240元/吨,上涨40元/吨。
目前粳米需求依旧较好,粳稻供应也因上年托市收购稻谷尚未轮出而继续偏紧,受上述因素等影响,预计后期粳稻市场仍有望继续震荡走高。
粳米需求持续向好
——优质米需求向好是大势所趋。粳稻是我国稻谷的第二大品种,产量约占国内稻谷的30%左右,其销量仅次于中晚籼米。由于粳米煮熟后粘性大,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一直被视为优质米的代表,深受居民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优质米的销量不断增长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高性价比增强了粳米的竞争力。由于粳米食用口感一般要好于普通籼米,作为优质米的象征,其价格也往往要高于籼米。2009年以来,随着粳米需求的不断增长,粳米的价格也不断走高,与籼米的价差也不断拉大,至2010年上半年,两者价差已大幅拉开。此后,由于粳米价格偏高,性价比优势逐渐丧失,持续上涨的粳稻市场开始滞涨,而籼稻市场却因供求关系偏紧出现大幅上涨,这使得粳籼价差持续缩小,并在今年3、4月份缩小至每吨只有几十元的水平,粳籼价差一度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部分地区籼米价格甚至高于粳米。粳籼价格的接近使得粳米的性价比优势重新开始凸现,销量也随之增加,粳米的市场份额也因此有望再次快速上升。
目前粳稻市场有所走强,而同期籼稻市场相对疲软,两者价差从底部有所反弹。其中黑龙江建三江地区粳稻收购价格与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的价差从3月中旬的60元/吨扩大到日前的220元/吨。两地粳米出厂价与晚籼米出厂价的价差也从同期的20元/吨扩大至260元/吨。在产区粳强籼弱的同时,销区也同样如此,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与标一晚籼米的批发价价差也由今年最低时的40元/吨扩大至目前的240元/吨。虽然粳籼价差在过去几个月里虽有了一定的上升,但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粳米的性价比优势仍较为明显,后期粳米的销量仍有望继续增加。
——旺季来临有助大米需求增加。目前正处盛夏,天气炎热,加上大中学校仍处于假期,大米总体需求相对较淡。短期来看,市场大米需求亦难以立即放大。随着9月份的到来,学校将陆续开学,大米备货需求将逐渐增加。同时,传统的大米需求旺季——国庆节与中秋节也将紧随其后到来,后期粳米需求有望明显放大。
短期粳稻市场供应偏紧
由于2011年粳稻空前丰收,供应压力较大。而加工企业入市收购较为谨慎,导致非国有企业对2011年粳稻的收购出现下降,部分粳稻产区的农户一度出现卖粮难现象。为此,国家在主产区启动了临时收储,由于国企收购给力,国有粮食企业的粳稻收购量大幅增加,远超2011年粳稻的增产量。虽然从总量上看,粳稻供应仍较充足,但非国有粮食企业粳稻收购量经过较长时间的消耗,库存量已降至较低水平。而目前又正处于新产粳稻上市的前期,农户存粮基本出售完毕,手中已没有多少余粮,企业收购较为困难。国企收购的粳稻数量虽多,但目前尚未出库,并不能立即供应给市场,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近期考虑通过粮食批发市场投放部分库存粳稻,并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增加中央储备粳稻和玉米轮换计划。此举虽有助于缓和市场供应压力,由于粳稻库存费用不低,加上需求旺盛,预计初期拍卖价格可能会较高,短期或难以抑制粳稻市场的上涨势头。
外围市场暴涨提振市场信心
由于世界头号“粮仓”的美国遭遇大旱,芝加哥期货市场上的豆粕和玉米等农产品期货6月份以来出现大涨,推动国际粮价大幅走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8月9日发表的新闻公报称,7月份,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了260点,已逼迫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比6月份上涨了38点,上升17%。其中玉米价格上涨23%,小麦价格上涨19%,并推动国内玉米、豆粕等价格出现跟涨。虽然国内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夏粮产量实现九连增,但国内粮食进口也快速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存率超过了10%。作为自给率很高的稻米市场今年上半年的大米进口达118.67万吨,同比增长226.9%,10多年来首次半年即突破100万吨。由于国内粮食进口量增加,与国际粮价的联动性增强。据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粮油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0%,油脂价格上涨5.9%。国际粮价的大幅上涨和国内农产品价格的走强将有利于提振国内稻米市场做多的信心。
进口大米对粳米市场冲击不大
上半年,随着进口大米的大量涌入,国内稻米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最为明显的是迭创历史新高籼米市场因此上涨回落,目前仍处于调整阶段。好在今年进口大米大量增加主要是以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低端大米为主,对国内作为低端大米的籼米市场所受影响相对较大。由于低端进口大米口感偏硬,国内居民大都吃不习惯,多被用作“调和大米”,对以食用为主的粳米冲击明显要小得多。
综上所述,在需求持续向好,供应依然趋紧和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预计国庆前粳稻市场总体上易涨难跌。另外,继上半年铁路运费大幅上调之后,连续三次下调的成品油价格在8月10日也首次上调,稻米物流成本有望继续上升,这也将可能助推稻米价格走强。
(文章来源于——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http://www.gdsyyzs.com/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