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从菜籽油冒充茶籽油揭示食用调和油市场乱象
2012-8-29
     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获悉:“调和油再熟悉不过,但油里掺了什么、掺多少都是企业说了算,百姓如‘雾里看花’。”一些市民对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有疑惑、有担忧,也有期待。23日,中储粮在全国粮油企业中首个公布其新产品金鼎调和油的配方配比。业界认为,这一“小小”举动的背后,不仅关乎国民生计,还或将推动我国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出台。   油品未标明各油料含量   在中储粮金鼎发布的这款调和油产品上,明确标注着大豆(4879,-17.00,-0.35%)油、菜籽油(10512,24.00,0.23%)、花生油等油品名称和比例。企业“揭秘”产品配方与配比,这在我国食用油行业当中尚属首次。   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却看不到调和油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含量和配比。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豆油如此,茶籽油等更甚。于是,一些企业私下打起“小算盘”,象征性地掺入少量贵重油品,有些根本就不掺,个别产品甚至起着“茶籽油”的名,装着“菜籽油”的料。   长期误食存在健康风险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配方比例分别为47.50%、41.40%、6.00%……这些名称和数据不仅仅是配方和配比,它的另外一头牵系的是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   我国是食用油消耗大国,但不合理的油盐摄入给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八成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同时,亚麻酸摄入不足,比例失衡,影响婴儿智力发育,导致肥胖、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等问题。   中国粮油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介绍,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来看,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对人类至关重要,但世界上没有一种单一油品的脂肪酸组成能完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不仅如此,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调和油各种油品构成比例的了解,导致长期误食,给身体营养均衡带来严重影响。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制定工作,并形成过征求意见稿,随后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多年过去仍未见国家标准的庐山真面目。   “这个标准快则今年年底,慢则明年上半年就会出来。”王瑞元说。他同时透露,这个国标将可能会要求生产企业标示出产品配方,但具体的配比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可能暂时不会要求公布。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