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调和油的乱象何时停止?
2012-8-30
     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获悉,8月23日,作为食用油市场新兵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高调公布了长期以来作为行业公开秘密的调和油配方。这也是我国食用油企业首度委托权威机构监制并公布调和油产品配方。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成分,但却看不到调和油所含各种成分的具体比例。   低质暴利乱象多   据此前媒体公开报道,在当前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100元的大豆油品为例,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相比较调和油而言,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然而,这在食用油市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比如市场上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都不超过10%,但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后,价格却可以大幅提高。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民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一般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但一些不负责任的小企业,其花生调和油中的花生油成分极少,甚至是不放一滴花生油,而是加入少许花生香精冒充花生调和油,欺骗消费者。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认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倒逼“国标”出台   据了解,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顺势提上了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议程。   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然而时至今日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始终未见出台。   由于调和油国标的长期缺位,多数食用油企业只是将其调和油的配方到相关机构进行备案。而在此前,也仅仅是要求生产食用油的企业产品标签上应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但是从未有企业注明调和油各种成分的比例。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民表示,公布配方并不意味着公司金鼎品牌的成本比竞争对手更低,而仅是希望透过这一方式,让老百姓更加明白调和油产品更多的信息,以便多一个更好的选择。作为国家油脂油料宏观调控的有力抓手,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从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出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促使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以切实的行动来推动食用油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食用调和油国标拖了八年时间还没有出来,碰到了一些问题,但食用调和油的国标该出来了,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出来。食用调和油的标准出来比不出来好,早出来比晚出来好。”王瑞元估计,食用调和油国标应该会在今年,最晚明年出台,到那时,食用调和油应当是不准随意冠名的,只能讲食用调和油一个名称,并且要告诉百姓你是用几种油脂配比出来的。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