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豆粕市场将维持强势 |
2012-9-5 |
只要美豆升势不倒,输入性压力正常传导,受供应紧俏、需求拉动的影响,大连豆粕市场就将维持强势。
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与库存消费比变动(单位:百万吨;%)
发改委的调控言论并未使豆粕市场出现“政策性”掉头,本周以来在缺乏外盘指引的情况下,大连豆粕期价连创新高。预计在美豆供需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未来国内豆粕原料供应也将受到牵连,油厂坚定的挺粕意愿和下游饲料需求的增长必将引领豆粕期价稳中攀升,进一步体现“牛市不言顶”的结构。
9月份报告或“添油加醋”
USDA最近两次的月度供需报告都对行情起到了助涨作用,只是这种“添火候”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2012/2013年度美豆大幅减产的确认上,并步步夯实市场看涨信心。笔者预计,9月份报告有望延续利多风格,看点在于单产、出口、库存等指标的调整幅度。
此前的高温、干旱气候对美豆生长造成了实质性破坏,市场对于收割期间的飓风、早霜天气格外敏感,美豆单产、品质下滑将导致库存紧张度进一步加剧。如果单产调降至35蒲式耳/英亩一线,就意味着美豆出口和国内压榨量要相应下调200万吨左右,才能确保期末库存高于300万吨,不至于令供需平衡表更加“难看”。
实际上,这对USDA来说难度非常大:一方面,在南美无法提供更多大豆,甚至未来几个月可能利用进口弥补自身压榨需求的情况下,国际买家只能依赖于美国,到明年9月份,美豆库存或将耗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压榨需求不可能再被压缩,因为在玉米价格同样高企的背景下,蛋白豆粕饲用消费难现大幅下滑,且豆油制生物燃料的需求增速较为稳定。如果美豆库存紧张环境继续发酵,势必激励美豆期价进一步上扬,并推高国内豆粕的作价成本。
输入性传导助涨豆粕“火焰”
上周四下午,国家发改委“插手”豆粕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度引发市场对政策调控来袭的担忧。虽然包括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在内的主要食用油压榨企业接受发改委约谈,但豆粕频遭追捧主要受“由外至内、由现到期”的路径传导所致,遵循“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原则,政策的人为评判有失偏颇。
豆类品种内外联动性非常高,在国际大豆价格持续高涨的刺激下,国内进口大豆成本水涨船高,目前10月、11月船期美豆到港成本已上涨至5500元/吨以上,内外价差倒挂幅度明显扩大,从而引发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的上行。
伴随着期现价格的联袂走高,豆粕基差变动却再现端倪:现货价格上涨速度快于且领先于期货价格。受基差效应束缚,被低估的期货价格需要进一步上涨才能令期现市场保持相对平衡。
下游蛋白需求仍显“张力”
豆粕价格的上涨不仅在于供给端口的缺失,更在于需求端口的旺盛。今年生猪存栏量维持偏高水平,蛋白豆粕刚性需求强劲,加之“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正在启动,国内生猪价格已悄然上涨,或将引发饲养户的催肥需求,并促使饲料厂商补充库存。
尽管国内油厂基本正常开机,但新产豆粕消耗速度较为迅速。目前,油厂和饲料企业的豆粕库存大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只要价格稍有调整,现货成交量和提货量就明显放大,说明在高价面前需求仍在主导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难以扭转。在销售一片大好的前提下,油厂的挺粕意愿也保持坚定,“强卖”形势有望继续对期价形成向上的牵引力。
此外,随着大豆进口速度的放缓,近两个月港口库存已下滑了13%,加之政府储备的大量消耗,未来中国买家将不得不被迫预定昂贵的美国大豆船货,以保证压榨之需,而这种操作将导致输入性压力的循环传导,诱发豆粕期价稳中攀升。
因此,只要美豆升势不倒,输入性压力正常传导,受供应紧俏、需求拉动的影响,大连豆粕期价将仍然维持易涨难跌的走势。操作上,依托5日均线可适量持有M1305合约,历史上4058元/吨的高点有望被突破。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