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追涨积极性不高,食用油后期不乐观 |
2012-9-6 |
8月份,资金继续炒作美豆减产、全球大豆库存紧张及中国需求,推动CBOT豆类创历史新高,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继续跟涨。不过,由于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足,加之对调控的担忧,贸易商追涨积极性不高。
QE3成为市场最大变数
8月份,投机资金再次以中国需求和美豆减产供应紧张为题材将CBOT大豆推向历史新高,自此,资金已先炒天气,再炒供给和需求,下一个炒作点将是QE3.
不过,相对于基本面的明朗,宏观面却多空共存。首先,美联储8月22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指出,如果美国经济增速不能明显加快,可能需要及时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进行刺激。
而伯南克曾指出在11月美国大选之前或不会推出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次,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欧元联盟,他已经帮欧元区撑过了8月,可能否撑过9月令人疑问。最后,中国制造业陷入了年内最低谷,无论是从汇丰8月PMI数据还是官方8月PMI来看,降至2009年3月以来41个月的新低,9个月来首次跌破荣枯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货币政策该如何调整,也令人关注。
成本输入性上涨推动
8月份,虽然国内植物油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不过在外盘带动下,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继续震荡上涨,突破万元关口,逼近今年4月份年内高点。主要是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大豆供需报告再次下调美豆产量预期,投机资金热炒未来几个月全球大豆紧张的供给基本面,CBOT大豆创历史新高。不过目前包括豆油在内的植物油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输入性的上涨推动,并不是国内植物油供需基本面好转,也不是需求拉动。
9月份,在成本支撑和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需求拉动下,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有望见新高,不过高位风险也在加大,有可能走出先涨后跌的行情。利空因素:一是国内植物油供给同比大幅增加。二是餐饮协会称今年饭店倒闭率达15%,这直接影响植物油的终端消费。三是发改委对中粮、益海等5大油企实施价格汇报制度,将使国家进一步有效引导油价,不过这也缩小豆油贸易区间,降低中间环节需求。四是对美豆产量的炒作将进入尾声,而对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大幅提高的预期将不利于豆价。利多因素:一是9月豆粕需求旺季将结束,市场对未来4个月油粕关系转化的预期,使得市场对国内豆油价格相对乐观。二是当前南美大豆库存较低,输入成本将有效支撑国内豆类产品价格。三是市场对中秋、国庆的需求预期,将支撑国内豆油现货价格。
交储需求支撑菜油价格
8月份,国内菜油现货价格稳步上涨,但产区国产菜油价格混乱,市场购销清淡。一是受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上涨带动。二是交储需求支撑国产菜油价格。但是国内四级菜油和一级豆油、24度棕榈油现货价差一直居高不下,国内菜油终端需求不畅。
9月份,在政策支撑下,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较坚挺,但对四季度价格不看好。利多因素:一是临储政策结束前,交储菜油的需求将继续支撑国产菜油价格。二是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偏紧,豆类产品输入性成本上涨,也会传递到菜油。三是如果QE3成真,有利于包括菜籽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利空因素:一是目前进口加拿大菜籽的压榨利润已远好于国产菜籽,预计后期进口菜籽数量会增加,带来菜油供应量的增加,政策托市结束后,国内菜油价格受国际市场菜籽和菜油价格影响较大。二是从机构数据来看,今年欧盟和加拿大菜籽均丰产,产量将高于去年,届时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回落可能性加大,并扩大与国产菜籽和菜油的优势,冲击国内菜油价格。三是国家植物油储备中相当一部分是菜油,一旦国家通过增加植物油供应来打压国内植物油价格时,菜油价格因供应增加将首当其冲。
食用工业需求同比下降
8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在中旬一度逼近年内低点后,受国内外豆类产品价格上涨带动,震荡上涨,整体价格重心与7月持平。不过,由于港口棕榈油库存仍处历史高位水平,且国内棕榈油价格上涨完全是受相关植物油价格带动,而不是自身需求好转,贸易商采购仍多谨慎,追涨热情不高。
9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先扬后抑、宽幅震荡可能性较大,很难走出类似于豆粕的中期单边上涨行情。利空因素:一是虽然三季度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同比减少,港口棕榈油库存也将随之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国内棕榈油供应充足,压制贸易商追涨热情。二是进入9月份后气温下降,棉油对棕榈油的替代消费增加,不利于棕榈油的需求。三是棕榈油作为主要食用工业用油,经济形势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棕榈油的用量。利多因素:一是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之间的价差都达到了3年来的最高水平。二是国际市场豆油因大豆减产而出现的供给缺口,需要棕榈油来填补。三是国际市场资金对QE3的炒作,也会倒递到棕榈油市场,并推动棕榈油的进口成本。
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大增
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73万吨,1~7月,进口量为400万吨,同比增长17.9%.此外,7月份进口油菜籽21.24万吨,1~7月份累计进口175.47万吨,同比增加325.96%.1~7月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20.15%.
综上所述,9月份,原料进口成本的上涨,对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需求预期,均有助于国内植物油价格上涨。但备货高峰期结束后,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涨的预期,美国大豆收获上市,市场供应量阶段性增加的预期,国内植物油价格因政策调控而出现的恐高症,均不支持国内植物油价格出现类似豆粕的中期上涨行情。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