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上市,与去年3.8元/斤的开秤价相比,4.2元/斤的籽棉开秤价应该为正在忙于采收的山东高青棉农增添不少收获的喜悦,但在这个有着“全国百公斤皮棉县”之称的种棉大县,空气中却更多弥漫着忧虑。
棉农:产量低成本高
4.2元/斤的开秤价的确比去年高出不少,但棉农对此却并不十分“买账”。“今年的棉花产量低、种植管理成本高,收益与粮食作物没法比。”谈到今年的收益,唐坊镇石家村棉农石刚脸上并没有笑意。
今年51岁的石刚家里种有2亩棉花,他的种地日记上清楚地记着今年的植棉投入:施底肥(二铵2袋)360元,追肥(尿素60斤)80元,耙地80元,播种50元,浇水200元,薄膜80元,打药(加拌种用药)200元,不算人工成本,共投入1050元。
“农资价格涨得太快,去年一袋二铵才150元,今年就涨到180元,如果请人采收棉花的话,去年请一个人70块钱今年得花100了。”石刚说,今年的台风(达维、布拉万)肆虐时正值棉花结铃期,直接造成棉花减产达30%。“今年高产地块亩收籽棉400多斤,一般地块也就300斤。我这两亩地每亩收了320斤,依照现在4.2元/斤的价格,一共能卖2688元,除去成本1050元,两亩地仅能赚1638元,还不如种粮食呢。”
今年台风使棉花减产不少,玉米虽然也受到台风影响,但当时玉米正处于拔节期,如及时培扶不会影响后期生长。石刚表示,同是一亩地,小麦玉米的投入成本大概为500元,小麦玉米各按收获900斤算,加上粮食补贴,总收入约2000元,净收益1500元左右,而现在种棉花,一亩地净收益才800元左右。
据棉农们介绍,小麦玉米种上之后就可外出打工,但棉花从4月份开始播种到11月份收获完成,一般不能再干其他营生。“现在村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都在外打工,一天至少收入70元,并且当天结算拿钱。”石刚说。
高青当地棉田面积逐年减少且萎缩之势逐渐加剧已成不争的事实。唐坊镇农委主任马跃飞介绍,唐坊镇耕地面积有7万亩,棉花最多时达到5万亩,而现在只有1.7万亩。记者从高青县棉花产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高青县的棉花面积共10万亩,而高峰时曾达34万亩。
棉贩:收棉难卖棉也难
对于当前的棉价,辛苦了大半年的棉农们并不太满意,种棉少的希望等到一个满意的价格再出售,种棉多的则打算分几次出售。“去年棉价最高的时候到了4.65元/斤,但是,后期价格会不会涨上去也很难说。”棉花经纪人郑念太说。
现年58岁的郑念太是位经纪人,贩芹菜是主业,贩棉花则是副业。“光靠贩棉花怕早饿掉牙了。”他说。
郑念太从20多岁开始当棉贩,“20年前,一天能收棉七八万斤,一年收到200多万斤,现在连一半都不到。”他建有收棉点,以前棉农将棉花卖到他这儿来,他再倒给县里的油棉厂、纺织厂。而现在收棉要到棉农家里去,并同时提供打包、过磅、抬扛一条龙服务。
郑念太说,当地棉农一般元旦之后才开始大量销售,当下一段时间少有棉花可收,所以他开辟了新的根据地——到种棉多的东营去。而收上来的棉花出口也很少,“我的棉都卖给了高城镇大张棉纺公司,而魏棉等一些较大的纺织企业这几年都很少使用本地棉。据说他们使用新疆棉、外国棉,这样本地的棉花不但面积萎缩还遭遇到了‘卖棉难’。”
订制了棉花行情资讯的郑念太对当前及各地的棉花行情了如指掌,“今年国储棉价格为20400元/吨。如果国家不托底,棉价怕连3.5元/斤都到不了。”记者让郑念太对今后的棉花行情做下预测。“以前棉花基本3年一个周期,现在这个规律被打破了。明年棉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我们当地的面积肯定要缩减。估计也就是现在的一半。”他说,过去有5、6个人跟他一块做贩棉生意,现在仅剩两三个。
期待:增补贴育良种扶棉企
“当下的棉花产业前景不容乐观。”马跃飞表示,“群众最讲实惠,啥挣钱种啥。照此发展下去,不出10年地里就再难见到棉花的影子。对老百姓个人来说,不种棉花可以,但对我们国家来说,如果棉花完全依赖进口,势必是个大问题。所谓衣食住行,衣居首位,而棉花产业与‘衣’休戚相关。”马跃飞说,现在棉花产业处境艰难,基础薄弱,如再遭受打击,伤到“筋骨”,则很难恢复。
棉花产业的出路在哪?石刚说,国家的政策导向很关键。“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粮食每亩补贴120元,群众的种粮积极性马上提上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反观棉花,补贴只有15元/亩,补贴有差距,反映在生产的积极性上也就有差距。”他建议棉、粮实行同样的补贴标准,或棉花的补贴数额更大些。
郑念太的建议加大良种研发投入。他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麦平均单产只有600来斤,当时种植的鲁研棉一号亩产能达到800斤。现在小麦亩产过千,棉花产量却下降到500来斤。“建议国家加大对棉花良种的研发投入,及早培育出高产高质省工的棉花新品种。”
增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是良种良法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马跃飞说,现在瓜菜、养殖类农业合作社较容易获得审批,而棉花类农合社则很难获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棉花的生产和发展。
棉花靠企业消化,棉企不景气也将最终拖累棉花生产。淄博英汇纺织总经理姚方青说,2008年金融危机对棉纺企业影响很大,当地及周边不少棉企纷纷关门或转产。他希望国家能加大对棉纺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解决棉纺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以棉企兴助植棉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