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专题 浸出油的安全性 |
2012-11-26 |
食用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压榨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自古以来人类就用这个方法来获取油脂。但压榨后的油饼的残油率大约在7~9%,饼中剩余的油脂因为比较分散地分布在油料细胞间,很难用压榨法提取出来。
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对现代食品工业来说,这个数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差距。
和压榨法相比,浸出法的出油率大大提高,生产条件好,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可以为人们提供低价的食用油,浸出油的安全性又是如何呢?
很多人知道正己烷是现代石油化工的产品,本能的觉得浸出油是“用汽油泡出来的”,进而联想到吃浸出油就是吃汽油,不安全、不健康、有毒等等想法就浮上来了。有些人即使知道浸出后续有脱除溶剂的工艺,但是仍然很担心正己烷能否脱除干净,残留的正己烷是否对人体有害。
正己烷是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69.74℃,易于挥发,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乏力、四肢麻木、呕吐等症状。流言正是利用正己烷的这种性质,来证明浸出油的不安全。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