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炒概念“炒糊”消费者 同规格差百元 |
2013-4-10 |
家住徐东的沈小姐是一位新手厨娘,昨日下午,她来到小区旁边的中商平价进行采买的最后一站——选油,却彻底傻了眼:百来种不同种类、规格的食用油填满了十个货架,从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到深海鱼油、茶油、稻米油,非转基因、DHA、植物甾醇、古法小榨等各种概念让沈小姐瞬间看花了眼。
记者连日走访江城各大超市、卖场发现,一些大型卖场里,食用油品种多达上百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概念层出不穷。而“披上”了新概念的食用油,价格比同类的普通食用油贵了近百元。挑选食用油时,不少消费者直言“越来越糊涂”。
挑花双眼
百种食用油同台打擂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商、中百、中商、沃尔玛等多家超市发现,即使是中型超市,食用油品种也多达50余种,大型超市上架的不同品种、规格的食用油更高达百种,平均占据9至10个货架,促销商品另外堆头陈列。
记者看到,卖场多将同品牌食用油摆在一起,有的按品类上架,不同品牌的同种类油分类摆放。
不过,即使全部浏览一遍,没有固定喜好和特殊习惯的消费者,依然难以快速锁定“目标”,加之厂商代表极力推荐自家品牌,顾客往往会更加头痛。
开头提到的沈小姐首先挑了一瓶1.8升的“深海鱼油调和油”,首选如此小众的品类,她的理由是,“有亲戚朋友推荐这种油,说深海鱼油营养价值高”。接着,她又买了一瓶900毫升装的稻米油,“大米榨的油到底好不好谁也不知道,尝尝试试,不敢买多了”。
比较价格
同规格同种油差了近百元
记者看到,市面上的食用油,除了金龙鱼、福临门、鲁花、欧丽薇兰等知名品牌,也有奥星、中昌等本地品牌,包装规格从250毫升到5升、从简装到礼盒不等。
记者比较发现,按每升均价计算,最贵的是1升装的欧丽薇兰金橄榄特级初榨橄榄油,单价188元,最便宜的是一款超市自有品牌大豆油,平均每升不到11元。
即使同种类同规格的食用油,差价也不小。以1升装特级初榨橄榄油为例,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相差96元;菜籽油每升从14至19元不等;花生油便宜的每升26元,贵的38元。
宋小姐是河南人,在武汉工作五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买橄榄油给老家的父母,全年花费约4000元。不过,中百超市一销售人员介绍,卖得最好的还是花生油、菜籽油等常见品类。
热炒概念
换壶不换油,“芥花油”就是菜籽油
老百姓吃得越来越讲究,商家也随之抛出更多食用油新概念。但是,记者走访中,多数消费者并不买账,甚至导购员也搞不清楚有些说法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的食用油强调营养成分,不少品牌在外包装上突出“植物甾醇”字样,称可防止冠心病、促进胆固醇降解;有的食用油称含有“藻油DHA”,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此外,“8次精纯”、“古法小榨”、“5S压榨”等不同工艺,也成为商家竞相吆喝的卖点。“炒概念成为了厂家推销的手段之一,比如将大豆油与一点点橄榄油混合,就变成了橄榄调和油。”业内人士表示,橄榄油、山茶油等价格较高,一些商家在产品中添加这些高端油,再卖出高价,其实是“换壶不换油”。比如橄榄调和油,其实橄榄油含量的一般比较少,大多是以转基因大豆油或是棕榈油为主;一些超市热推的“芥花油”,其实就是菜籽油的一种。
除了概念翻新外,目前,食用油“添加”的营养元素也多达近10多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营养部钟采萍医师表示,比如深海鱼油中的所谓“3A”(DHA+EPA+ALA),其实都是不同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就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行业期待
亟待国标规范市场乱象
食用油炒概念的现象由来已久。
据了解,最早出现的第一代食用调和油是标注各成分所占比例的,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在其中所占比例都标注得非常清楚。但到2004年后,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等问题就已很常见,但由于很难检测,所以在食用调和油国标未出台的情况下,只能靠企业的良心了。
“业内有句话叫‘油掺油,鬼见愁’。”一家粮食批发市场油脂分析师介绍,调和油中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不大,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没有,具体比例难检测。”
我国《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订,但千呼万唤终未出来;2007年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粮油集团提出以占比1/3或者50%的油料来给调和油命名,名称中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未出台。
链接
不一定越贵越好,换着吃最健康
钟采萍介绍,衡量油脂的营养价值有两个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食用油在市场上有低端、中端、高端之分,但是从营养学来说,各具营养特点。大豆油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芝麻油、花生油等富含亚油酸,橄榄油、茶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不同植物油的作用不同,消费者应该隔一段时间换一种油,不固定食用某一种油。钟采萍说,“比如说橄榄油对心血管好,但是沸点比较低,高温会破坏营养,最好用来做凉拌菜。不推荐某一种一买就是十几斤,换着吃比较好。”
钟采萍还提醒,选购食用油时要“三看一嗅”。
一看颜色,同类油脂中,颜色越浅,精度越高;二看透明度,选择澄清透明的油,透明度越高越好;三看有无沉淀:如有沉淀物或悬浮物,说明过滤或静置得不彻底;四嗅有无异味,取—两滴油放于手心,双手磨擦生热后用鼻子闻一下有无哈喇味或刺激味,如有异味就不可食用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