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警方破获该市近年来最大宗假冒食用油案件 |
2013-4-18 |
购买散装的调和油,用设置在沾满油污的油罐车车厢内的大油箱进行简单混合勾兑后,灌装到油瓶里,贴上高档知名品牌的商标标识。这就是地下制假售假黑窝点生产出的的“知名品牌食用油”。
今天,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透露,广州警方昨天成功破获该市近年来最大宗的假冒食用油案件,抓获包括制假老板在内的7名涉案人员,现场查扣假冒“金某鱼”、“刀某”、“维某”等十多种知名品牌的成品食用油约15吨共940箱。据悉,这个地下工厂每天生产成品油约60多箱,至今共生产1.5万多箱,300多吨,累计非法销售560多万元。
今年4月初,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接到群众反映有人经营假食用油的线索。事关民众用油安全,该支队立即调配精干力量开展调查,萝岗区公安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也一起参加案件侦查。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跟踪、守候,我们基本掌握了一个制售假食用油团伙的人员情况及其活动规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杜阿峰副大队长介绍。
4月16日15时许,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组织多名警力,分别对该团伙位于白云区增槎路西洲北路槎龙村八社仓库的加工厂和白云区新天铖粮油批发中心C18档口的包材仓库,同时展开突查行动。
沿着西洲北路驱车二三公里,弯弯曲曲走到路的尽头,制售假食用油的地下加工厂就隐藏在这样一个偏离市中心和大马路的僻静之处。公安民警当场抓获正在加工厂内罐装食用油和包装封箱的老板陈某伟(男,31岁)、工厂主管陈某华(男,25岁,均广东揭阳人),以及其他涉案人员马某金(男,23岁)、陈某游(男,22岁)、陈某发(男,22岁)、廖某盛(男,21岁)、李某鑫(男,21岁,均广东普宁人)。
在这个将近八十平方米的制假窝点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在门外都能闻到。一辆由货车改装的油罐车沾满油污,车厢中,一个庞大的黑乎乎的大油箱,正往油瓶里罐装食用油。窝点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已罐装和包装封箱的食用油,还有一批待罐装的空油瓶杂乱地堆在一起,各种知名品牌食用油的商标标识散落一地。一碗脏乎乎将近凝固的浆糊,工人们用来粘贴商标标识。在这样一个脏乱不堪、毫无卫生条件可言的地方,黑心的制假者,就炮制出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多个知名品牌的食用油,流进市民的餐桌上。
民警在现场查获假冒“金某鱼”、“刀某”、“好某师”、“顶某福”、“满某福”等十多个知名品牌的成品油16种,42个包装型号,共计940箱,合15吨,缴获知名品牌的商标标识30多万份,未罐装的原料油3吨多,空油瓶和包装箱等原材料一大批,并查扣一辆装着油罐的改装货车和两辆装满成品油的运输车。
乍一看,这些假冒知名品牌的食用油,真假难辨,但细看之下,比起真正的食用油,假冒食用油颜色略深,带点浑浊。杜阿峰副大队长说,这些假冒伪劣的食用油,通过物流等方式售卖到广东周边的省份,也有极少量销售到广州周边的粮油批发市场,是广州警方近年来破获的最大宗假冒食用油案件。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陈某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租用白云区槎龙村八社仓库和新天铖粮油批发中心C18档,分别作为生产假冒伪劣食用油的工厂和仓库,并纠集弟弟陈某华,招募有老乡关系的工人陈某发、陈某游、马某金、廖某盛、李某鑫等人,制售假冒伪劣的知名品牌食用油。该团伙通过从佛山、揭阳等地购买散装的调和油,经过简单的混合勾兑后,罐入容器内,贴上高档知名品牌的商标标识,以物流等方式销售。这个地下工厂每天生产成品油约60多箱,至今共生产1.5万多箱,300多吨,累计非法销售560多万元。
目前,陈某伟、陈某华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