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三种粮油物料的干燥条件
2014-4-24
      新收获的高水分的粮油物料,由于籽粒的成熟度及含水率都不均匀,籽粒表层还未充分硬化,因此,要采用较低温度的干燥条件;如果采用高温干燥条件,反而损伤粮油物料籽粒,造成籽粒表面硬结,使籽粒表面的毛细管遭到大量破坏,从而不利于干燥过程的进行。以下是三种粮油物料的干燥条件详解:      一、小麦的干燥条件      烘干小麦时,要保证它烘干后的食用品质。要求烘干后的小麦能磨出高质量的面粉,面粉能制成富有弹性的馒头及松软的面包。面粉制品的质量取决于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      在水洗面粉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胶质弹性物质,这就是面筋质。面粉中含面筋质的多少及面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面粉制品的质量。因此,小麦中面筋的含量变化以及面筋质量的变化,就是小麦烘干后品质检验的指标。小麦的面筋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得到的湿面筋为黄白色,有的是蓝灰色。面筋富有延伸性、弹性、色泽明亮。在正常的小麦中,湿面筋的含量大约是30%~35%。面筋的质量可由它的弹性、延伸性等物理量表示,通过测定面筋的比延伸性,来表示面筋的强弱。强面筋的比延伸性在0.4cm/min以下;正常面筋的比延伸性为0.4~1.Ocm/min;弱面筋的比延伸性大于1.Ocm/min。      小麦品种不同,所含面筋质量也各异。例如硬质小麦,它的麦皮密实,不容易干燥,但它的蛋白质含量高,其面筋的比延伸性强;而软质小麦,它的表皮松散,容易传递水分,容易干燥,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低,面筋的比延伸性较差。这样,对不同的小麦,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原来比延伸性差的软质小麦,可用较强的干燥条件,小麦受热的温度控制在60℃以上,结果小麦面筋变强,而改善了小麦烘干后的品质。对硬质小麦,其受热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这样,才不损伤小麦烘干后的品质。      对于新收获的小麦,它的热作用是很敏感的。由于它的含水率高,表皮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硬度,上面的毛细管也少,这不利于水分的汽化,遇到高温作用,因表皮干燥而硬化,进一步阻碍水分的转移,就导致小麦品质恶化。因此,烘干新收获的小麦时,其受热的温度应控制在40~50℃。      二、玉米的干燥条件      我国玉米盛产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各地。玉米是晚秋作物,收割时期往往天气不好,玉米收获后的含水率总是偏高。在东北地区,粮食部门收购的几乎都是含高水分的玉米。正常年景玉米含水率也有20%,有时高达25%~30%,个别情况下的玉米含水率可达35%以上。      玉米是我国粮油物料干燥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玉米原始含水量率高于30%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法或仓式烘干机来降低玉米果穗的水分。因为,水分高,不易直接脱粒,否则会产生大量的破碎。玉米含水率低于30%,可以先脱粒,再进行干燥。这时干燥带穗的玉米就不经济了;但是对作种子用的玉米,应带穗进行干燥,以保证种子的生命力。      玉米是难以干燥的粮油物料品种之一,主要原因是它的籽粒大,比表面积小,籽粒表皮结构紧密、光滑,不利于水分从内部向外部转移。特别是在高温干燥介质作用下,由于其表面水分急剧汽化,籽粒表皮之下的水分不能及时转移出来时,造成压力升高,致使表皮胀裂,或者使籽粒发胀变形。再有,干燥介质温度过高,遇到烘干机内有滞留物料时,会造成物料焦煳,严重时可能引起火灾。      每个玉米穗上籽粒的大小,成熟度都不一样,也给玉米的干燥带来困难。我国玉米干燥一直沿用塔式烘干机。这种烘干机的生产能力大,降水幅度也大,但是对于水分太高的玉米,往往在干燥作业时,若设法提高干燥介质温度,则会造成烘干后玉米的品质下降。实验表明,若干燥介质温度超过150℃,玉米受热温度大于60℃时,玉米就会大量爆腰,品质下降。      三、大豆的干燥条件      我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35%~45%)及脂肪(19%~22%)。其种皮由四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的栅状细胞排得非常密实,细胞壁也特别坚硬,这样,种皮就成了大豆干燥时水分转移的阻力。在高温干燥介质作用下,其籽粒内水分受热后,压力升高,当它不能顺利转移时,表皮容易胀裂,干燥过度时,大豆粒会裂成两半。大豆籽粒结构上的另一特点是发芽孔较大,不易贮藏,其含水率通常为13%。新收获的大豆必须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才能达到入库标准。      大豆只能采用较弱的干燥条件。当用塔式烘干机烘干时,其籽粒的受热温度不超过30~35℃,干燥介质温度为80~90℃,干燥时间为40~45min,则烘干后大豆品质良好,不降低等级。采用双级干燥时,第一级干燥介质温度为90℃,粮温25℃,第二级的干燥介质为80℃,粮温35℃,可保证品质,也能使大豆的爆腰率低于0.5%。在生产实践中,烘干工业榨油用的大豆干燥条件是采用干燥介质温度为150℃,粮温为55℃,用较强的干燥条件,大豆爆腰率达10%。虽然这种方法对大豆出油率影响不大,但大豆的品质会受到不少损害,建议不使用这种干燥条件。      前苏联规定塔式烘干机烘干大豆的干燥条件是:大豆原始含水率低于18%时,其受热允许温度为30℃,干燥介质温度为60℃,采用双阶段干燥时,第一级的干燥介质温度为60℃,第二级为80℃;当大豆原始含水率大于18%时,其受热允许温度为25℃,干燥介质温度为50℃,采用双级干燥时,第一级干燥介质温度为50℃,第二级为70℃。随着预热——干燥——缓苏——干燥——缓苏。最后冷却工艺流程的完善,豆类作物的干燥均应采用这种干燥工艺。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