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告别“散小弱” 粮油加工业如何转型升级
2014-5-29
      2004年以来,我国以粮食为主体的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国家实施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了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油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加工业在10年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过去10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情况,剖析存在问题,找出应对之策,对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嬗变 粮油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21世纪特别是最近10年来,我国粮油加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取得显著成效。   行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2万亿元,比2004年的2459亿元增长7.9倍,年均增长27.6%;利税总额885亿元,比2004年的47.6亿元增长17.6倍,年均增长38.4%。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2年民营粮油加工企业数量1.7万个,占总数的89.5%,处于主导地位;稻谷、小麦、玉米日处理400吨以上大型企业的产能分别占所在行业的23.0%、53.9%、87.3%,规模化、集约化效应显现,产业布局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形成了一批特色粮油加工产业园区。   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了玉米、大豆深加工和稻壳、米糠、小麦胚芽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专用米(粉)、速冻米面食品等一批市场潜力大的产品,部分大型粮食加工成套工艺与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大米、小麦粉、方便面等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问题凸显 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比,并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粮油加工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六大问题制约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稻谷、小麦加工业“小、散、弱”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大路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偏低,能耗物耗较高。   二是加工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稻谷、小麦、食用油加工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44.5%、64.0%和52.8%。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拥有自主产权的成果较少,粮油加工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四是产业安全问题凸显,外资进入我国粮食加工业步伐加快,已从大豆逐步向小麦、稻谷、玉米加工领域延伸,对内资企业造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五是产业布局仍不够合理,粮食加工与生产、收储、物流等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区域结构雷同现象严重,粮食加工产业园区整体水平比较低,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   六是宏观政策亟待完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收购、存储、流通等领域,各级财政对粮食加工企业支持不多;原粮价格管制(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和成品粮价格市场化,影响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挤压加工企业利润空间。   统筹施策 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加工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实施粮食目标价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机制。目前,国家已经决定在新疆、东北和内蒙古分别试点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制度。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在小麦、稻谷、玉米等粮食主产区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开展目标价格试点。目标价格以粮食种植成本为基础,适当增加小幅利润。考虑到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仍处于快速上升期,目标价格不宜一定多年,建议一年一调整,但成本基本稳定后,改为3年调整一次。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中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民就业、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对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实行最低档次的增值税税率(3%)。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向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让、培训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服务性收入,免征所得税。允许新建的粮食加工企业提取销售收入的5%以上作为技术改进费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   三是增加粮食加工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专项、高技术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粮食加工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组织形成创新战略联盟,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化新产品,开辟发展新领域,实现错位发展。   四是完善粮食资源高效利用政策。坚持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建立促进粮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施重大资源充分利用和节能示范工程,支持和引导企业统筹利用粮食资源,鼓励和倡导适度加工,提高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粮食加工模式。   五是推动粮食加工业布局调整。统筹考虑粮食资源、消费需求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合理布局,避免产能过剩突出地区盲目新增产能。鼓励粮食加工企业适度集聚发展,支持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区,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引领粮食加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六是强化利用外资监管。对涉及口粮安全的稻谷加工、小麦粉加工行业,严格限制外商产能规模。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加强重点外资粮食加工企业监管,加强外资企业监管。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