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矛盾渐突出 |
2013-1-18 |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的耕地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在实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中国千方百计增加耕地面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实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并不乐观。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质量总体偏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
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举行。蓝皮书中认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渐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普遍认为,粮食不同于普通商品,具有无法代替的商品属性,属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中国必须立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不可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任何国家都无法为中国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足够的商品粮食。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渐增加、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
记者了解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要素流出了粮食生产领域,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则突出。“耕地约束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成为突出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专家预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而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耕地资源紧张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李克强在调研时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李克强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社科院专家表示,粮食生产是一个长链条产业直接关乎三农利益,关乎消费者健康,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民族形象。“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给予同样的高度重视,应是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新内容。”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