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蕃:围绕“粮油”抓产业 立足“三农”谋发展 |
2013-1-28 |
宁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万人,农业劳动力24万多人。2005年2月,年仅40岁的张文蕃同志被组织调任宁县农牧局局长。作为农牧局局长,他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张文蕃在反复研究、吃透县情的情况下,立足全县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宁县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制定了“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调优品质”的粮油生产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亲手做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全县农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粮油生产连续8年实现了“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八连快”。2012年,张文蕃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推广良种良法措施实现农业增效
宁县以种植小麦为主,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左右。多年来,由于农民不重视良种选育,致使小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张文蕃上任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要求县农技部门依托良种补贴及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大力推广“两高一优”良种,全县年设县级试验、示范点18处,乡级示范点36处,先后推广种植了烟农18号、兰天10号、西峰20号等适合区域种植的优质、丰产良种12个,年推广面积5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45万亩以上,使全县小麦种子统供率、精选率和包衣率分别达到53%、100%和52.5%。积极推行小麦冬前镇压、灌浆期叶面喷肥、“一喷三防”等技术。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了粮油作物抗灾防灾能力和种植效益,全县农民年户均种粮增收536.32元,种粮不挣钱的现象在宁县已成为历史。
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实现粮食增产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我省农技人员发明的一项重大抗旱技术,为了使这一技术在全县迅速推广,张文蕃同志参加完静宁旱作农业现场会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亲自带队,组织农技人员采取播放科技录像,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操作示范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全膜双垄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打消了群众心中的疑虑,调动了群众发展全膜玉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这一具有革命性的抗旱增收新技术的推广铺平了道路。2008年,全县第一次推广全膜玉米5000多亩,亩均产量达到753公斤,较普通地膜玉米亩均增产214公斤,使广大农户真正认识了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增产效果,近年来,种植热情很高。2009-2012年,全县推广面积连续4年突破了10万亩大关。2012年到达了15.71万亩(全膜玉米13.61万亩,全膜马铃薯2.1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98%以上。与此同时,他还组织推广了地膜小麦,地膜谷子、地膜大豆、地膜洋芋等多种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5%以上。在稳定小麦面积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夏粮减产大秋补,大秋减产复种补的工作措施,努力增加大秋播种面积,扩大复种粮食面积,全县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不断提高。2012年,宁县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0.65万亩,实现总产29万吨,其中粮食作物97.41万亩,产量25.86万吨,油料23.24万亩,产量3.15万吨,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实现“九连增”,得到国家、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宁县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到农业部表彰奖励。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
张文蕃作为农业大县,如何通过发展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张文蕃一直思考牵挂的问题。他经常强调说:“宁县必须加快产业开发,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为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张文蕃局长在调研总结以往瓜菜生产中的经验和不足后,大胆提出了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设施瓜菜、高原夏菜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药材、优质小麦田、玉米吨粮田等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川区高效农业、塬面精细农业,促进全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他主持制定了《关于加速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提交县委常委扩大会讨论后,由县委、县政府以正式文件下发执行。目前,宁县塬面苹果西瓜,川区设施瓜菜,山台塬边优质牧草、全膜玉米,子午岭林缘地带药材的产业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农业工作实现了率先跨越发展。2012年全县种植瓜菜23.1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3万亩。种植中药材5.75万亩。建成了城北河川、九龙川万亩设施瓜菜基地和董志塬、春荣塬、宇村塬10万亩无公害晚秋西瓜、子午岭林缘地带5万亩中药材基地。2005年,宁县被省农牧厅命名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在张文蕃局长的带领下,由焦村乡任村村支书杨军发起,成立了甘肃省首家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近几年,全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探索出了企业支撑型、大户出资型、依托房产型、资金入股型、支部领办型、土地流转型、科技服务型、盘活资产型8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0个,这些合作组织的建办,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成为农民增收的“金纽带”,年带动农户3.8万户,引导销售各类农产品36万吨,占全县农产品总量的34%,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带动一方群众、发展一个致富产业、活跃一方经济的目的。目前全县已累计流转土地1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5%,建成苹果基地10.3万亩,瓜菜基地3.8万亩,饲草基地4.5万亩。宁县在推进全县土地规模经营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中,为全省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2009年全省土地流转现场会在宁县召开。2012年,在全省土地流转工作会上,宁县县委、县政府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