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厦门储备粮增至22万吨 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2013-2-22
    为什么国家大幅调高稻谷价格,而厦门市民的“米袋子”却仍然平静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企业和粮食部门。      一年进口近30万吨平价米      春节后,新一轮大米进口又将启动——今年是厦门粮油企业大量引进平价进口米的第二年。2012年,有约30万吨越南、巴基斯坦等地的平价大米通过盛宝粮油、中粮等粮食贸易企业进入厦门——以厦门人一年吃掉的口粮60多万吨来计算,去年进口的大米若全部在厦门“消化”,就能养活一半的人口。      2012年,国家把粮食进口的国家放开到七个,包括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乌拉圭、柬埔寨、缅甸和印度。其中,越南和巴基斯坦生产的大米价格便宜,国内粮食连续丰产、平价进口大米市场打开,为像我市一样不产粮食的纯销区提供了双重粮食供应保障。      平价进口米可平抑我市粮价      “进口,除了原料价格,很多人会想到运费。目前,从越南、巴基斯坦、乌拉圭等地进口大米,都可利用回国的空柜运货,运费可以省下很多。”厦门盛宝粮油的总经理张建辉说,至今一年多来,他们共进口大米15万吨,其中高端泰国米仅三四万吨,其他的都是大众米,目前主要用途是大宗贸易,工业原料,也有一部分用于大众米的调和。      “厦门先天的贸易港口优势是其他地区比拟不上的,这也使厦门成为进口大米进入中国的一大集散地,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量平价进口米进入厦门,大幅度平抑了厦门粮食的价格。”张建辉说。      据透露,盛宝粮油、中粮等进口大米贸易“先驱”还在开拓更多的进口产地,包括柬埔寨、乌拉圭、印度等,市民“米袋子”将日趋国际化。      厦门储备粮规模增至22万吨      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单体仓容量最大的粮库在厦门、全省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粮库群在厦门、闽南地区和赣、浙、粤的粮食物流枢纽在厦门、进口大米的集散地在厦门,厦门的粮仓却建在全国各地:近在闽北,远到黑龙江,目前,我市已经把“粮仓”建到各大粮食主产区。      除了不断“引粮入厦”,引进进口大米,我市还再次升级市级储备粮的规模,目前市级储备粮已经增加到22万吨。市级储备粮的规模升级,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储备粮不仅保障我市粮食安全,还发挥着平抑粮食价格的作用。这些政策性籼稻可优先供应我市市场,还可在粮食价格面临异常波动的情况下提前轮出,以优惠价定向销售给低收入群体及大伙食团体。实现对政府、企业、市民“三有利”。      据粮食局的分析人员介绍,目前“稻强米弱”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改变,预计节后我市粮食价格将以平稳为主,不排除还有小幅下跌的可能。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