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自给率仅38.1% 业内建言重视发展稻米油 |
2013-3-4 |
中国食用油安全新思路
王瑞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用油的消费量不断上升,并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未来的食用油供应形成了巨大挑战。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2011年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达到2765万吨,其中2515万吨在家庭、餐馆和食堂等终端被消费者直接消费,另外有250万吨用于工业及其他间接消费途径。
由此测算,我国食用油人均年消费量已由1996年7.7公斤上升到2011年的20.5公斤,达到世界人均20公斤的水平。该数字在2001年首次突破人均10公斤的水平,2008年以来则维持在20公斤上下的水平。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十年还会出现持续上扬,从而对我们的食用油供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油脂自给率仅38.1%
在供给方面,除了前述2765万吨消费量,我国在2011年还出口了12.4万吨食用油,另有年度结余87.7万吨,合计总供给量为2865.1万吨。虽然看上去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但问题在于,这2856.1万吨的总供给量中,国产油料的榨油量仅为1091.8万吨,进口油脂油料的合计总折油为1773.3万吨,自给率只有38.1%。
为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我国耕地和水资源极度紧张的现状,国家不得不在国内油料之外,增加油脂油料的进口数量,并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以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大豆来说,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5264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770万吨左右,这个数字约为我国大豆产量的4倍。
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基于资源做出的正确战略选择。我们有限的耕地需要优先用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生产,优先保障主粮自给自足。有专家测算,如果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达到95%,需要至少6.2亿亩耕地,而现实情况是,我国没有如此巨量的土地用于种植油料,除非与主粮争地。
可以说,增加进口油脂油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选择,但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毕竟食用油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国家也将食用油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显然不利于保障食用油供应的数量和价格。
因此,提高食用油的自给能力是当务之急,中央也提出,要把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提高到40%。在笔者看来,如果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油料产量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原来被忽视、被浪费的一些油料资源,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可能的。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