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良友集团全面增强上海粮油市场保供稳价能力
2013-3-12
    2012年,在市委市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上海良友集团以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大粮商为愿景,以“上控粮源、中控物流、下控渠道”为目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着力实施“主业集聚、产业扩展”战略,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化粮食产业,加快形成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贸易”格局,不断增强主动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稳定的能力。   一、加强产销深度合作,提高产区粮源掌控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上海粮源稳定,集团充分利用国内粮食资源,创新产销深度合作方式,积极拓展稳固有效的“引粮入沪”渠道。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市外粮源基地建设。通过资本运作,集团与粮食主产地区企业进行市场化并购重组,在黑龙江虎林、大庆,江苏灌云、大丰建立了四个市外粮源基地,同步推进基地粮食收储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至2012年末,集团在市外粮食仓容达到50万吨,年粮食收储能力达到190万吨,可辐射和带动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为落实上海优质粮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以粮源基地为平台,直接参与主产区粮食收购。2012年集团按计划全面完成了市政府赋予的粮食收储任务,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粮源基地直接收购,不仅提高了粮食收储效率,而且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同时在粮食收购的第一线就加强了检化验,从源头上把好粮食品质关,做到粮食质量问题可溯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确保了上海粮食的安全。三是发挥粮源基地的龙头作用,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模式。集团在虎林粮源基地,联合当地农民协会,大力发展“基地 公司 农户”模式,组织优质稻种定向生产和销售,新开发的第二代虎林大米“莲稻香”,一上市就广受上海市场欢迎,在丰富上海市民餐桌选择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粮食优产和农民增收。   二、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增强粮食流通带动力。粮食物流和贸易是粮食大流通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集团充分发挥粮食产业一体化优势,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和粮食大宗贸易产业,加快形成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贸易”新格局,提升集团在上海乃至全国粮食大流通中的份额和影响力。一是以外高桥园区为中心,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业发展。集团外高桥园区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在完成集团粮食储备和内部物流任务的同时,主动与国内外大粮商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承揽社会粮食物流业务,2012年实现粮食吞吐量348万吨,粮食接卸量占上海年粮食总需求量的30%左右。外高桥园区正加快成为我国“北粮南运”、进口粮食“东进西出”以及上海粮食供给的重要枢纽和集散地,集团在上海粮食大物流中的控制力、带动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二是发挥集团产业链优势,做大粮食大宗贸易。集团依托粮源基地建设和粮食进出口通道,利用集团仓储物流资源和粮油精深加工优势,积极拓宽粮食流通渠道,做大粳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大宗贸易,形成国内与国际贸易并举,现货与远期套作,贸易与储备轮换、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有机结合的粮油贸易新模式。2012年集团实现粮食贸易量360万吨,粮食供应量达到上海粮食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三是开设粮油平价店,编织终端销售网络。为积极探索自产直销新渠道,2012年集团在上海率先开设粮油平价店,深受上海市民欢迎和媒体好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年内集团已成功开设3家粮油平价店,1家菜场粮油平价店,平价店经营商品约400多种,其中集团粮油产品170多种,是集团产品最集中、最完整、最亮丽的展示窗口和销售渠道。粮油平价店和良友便利店的分类经营和联合运作,进一步完善了集团粮油市场供应和保障体系,对提升集团在终端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起到重要作用。   三、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粮油市场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企业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更谈不上发挥“保供稳价”作用。集团始终秉承“良心、良品、良友”的市场价值观,不断加强良友自主品牌建设,确保集团主要粮油产品上海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稳中有升,以市场化手段增强集团在销售渠道中的主导作用。2012年集团销售主要粮油品牌产品101万吨,占上海粮油产品市场总需求量的三成左右。一是加强营销策划,保持乐惠虎林大米持续热销。组织开展新一轮虎林新米上市营销活动,形成了乐惠虎林新米预售券、第二代乐惠虎林新米上市等活动亮点,有力促进了乐惠虎林大米持续热销。2012年乐惠品牌大米年销量首次突破20万吨,同比增长41%,上海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二是举办良友民生节、惠民节,广泛开展各类主题营销活动。集团与百联等大型零售商加强产销对接和战略合作,开展了首届民生节和良友惠民节,并精心组织各类重点展会参展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可靠,优质、实惠的粮油产品,推介蛋糕预拌粉、小麦胚芽、炒菜用芝麻油等粮油新产品,在树立集团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拉动了企业粮油产品的销售。三是利用媒体资源,加强营销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新闻和广告投放,营造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立体化的宣传氛围,提升集团在保障粮油供应和食品安全中的社会形象。并通过集团新浪官方微博自媒体,在信息发布、舆情监控、营销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2年,集团和外高桥物流园区分别荣获“中国十佳粮油集团”及“中国十佳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称号,集团乐惠大米、福新面粉、三添麻油、味都面制品入选“长三角名优食品”。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保供稳价支撑力。随着上海常住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土地、资金和外配套等瓶颈问题日显突出。集团从上海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对粮食产业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坚持走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发展道路。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储备粮科学管理。完成浦江粮库、东沟粮库和龙吴粮库的“包改散”工程,在不扩大占地面积的前提下,使改建后的粮食仓容翻番,全面提高了粮食“四散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推广无线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等“四新”技术,加强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提高储备粮食的宜存率和安全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运营效率。完成大丰粮库10万吨散粮仓新建和5幢老仓库修建,增加粮食仓容12万吨。实施浦江粮库码头改造,使码头作业效率从原来的10万吨/年提升至30万吨/年。在虎林粮源基地,启动年产6000吨米糠油项目,提升稻谷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完成灌云粮源基地、大丰粮源基地的仓库和码头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在2012年小麦和粳稻收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争取各方支持,推进外高桥园区功能完善项目。为缓解外高桥园区周转仓容压力,集团自筹资金2.7亿元,全面启动外高桥16万吨粮食立筒仓建设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高度重视外高桥园区内河通道外配套项目建设,促使赵家沟东延伸段疏浚工程早日开工。四是加快企业信息化,提升集团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全面推进本地粮食仓储物流信息化的基础上,集团重点实施了虎林绿都集团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集团对市外企业粮食物流和资金使用的远程实时监控体系,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不断完善集团资金中心信息系统建设,财务风险预警平台建设和协同办公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大都市粮食产业。   随着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口量快速增长,粮食安全问题须臾不容忽视。良友集团将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上控粮源、中控物流、下控渠道”目标,扎实推进上海粮食安全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主动保障上海粮食安全能力,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为上海粮食市场“保供稳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