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航天大豆问世未来水稻不吸收重金属 |
2013-3-22 |
大豆、水稻,一个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一个是人们的主食。世界上转基因大豆的出现,使原产地的我国大豆产量一落千丈,每年的只有不到1300万吨,与需求7000万吨相比,差额悬殊。当今不进口转基因大豆,我国的食用油就没有保障。水稻在我国粮食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份额达到70%。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随之出现。有学者统计,我国10余省份小麦水稻都受到重金属污染。
不同于任何商品,粮油商品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对于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无论是缺乏食用油,还是缺乏粮食,都是“天”大的事情。立足国内解决解决人们的口粮口油问题,始终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国策问题。
航天大豆的问世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于它在保持了非转基因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系,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圆中国“大豆梦”找到根本出路。据报道,被烟台民间科研人员成功破解———依靠航天诱变技术培育的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系HD-1,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春播产量可达370公斤以上,夏播产量可达240公斤,产量比对照品种“中黄13”提高42.3%;大豆的蛋白含量高达48.4,比“中黄13”高出8个百分点。既具有优质的品质,又具有高产的性能,只要着力推广,就有可能改变我国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大豆的局面。
国家的工业化是现代化征程的必经途径。但是,在环境保护还没有达标的情况下,粮食被重金属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研制通过生物的方法,使粮食不吸收重金属,是现实可行的方法。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华南植物园的张美博士等科研人员完成了一项发明,可以让水稻对重金属都不富集,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张美博士等研究人员的发明是“公开一种水稻重金属诱导型组织特异性启动子M T P11P及其应用”。该启动子M T P11P主要启动水稻的基因,最终能够改变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积累,从而改良植物对营养、盐分和水分等物质的运输。因此,未来即便是将水稻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里,水稻也不吸收重金属。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媲美。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国家要加大对基础科学,尤其是涉及人民一日三餐健康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不仅本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国人需要的粮油食品,而且还能够达到营养、健康的要求。保障了国人的生活所需,我们就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充分底气。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