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曝三大“黑洞”
2013-7-19
    “转圈粮”骗取国家巨额粮补,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储存藏隐患导致粮库过火……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粮仓”,近期事件频生,曝出了粮食收储环节的诸多“黑洞”。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巨额受贿案中,与下属粮库联手上演“空转粮”闹剧;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大火暴露仓储安全;中储粮安徽分公司涡阳直属库违规收购劣质小麦“以次充好”……给粮食收储敲响了警钟。   黑洞一:“转圈粮”骗取国家粮补   今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中储粮2011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中储粮所属湖南分公司等5家分公司部分直属库违反国家规定,通过出售给关联企业再回购的方式,获利1702.58万元。   在托市收购前,粮库让“枪手”拍下陈粮,但并不提货;等到新粮托市收购,再将陈粮以最低保护价卖给粮库。虚假的交易“一出一进”,粮库就可赚取差价、骗取补贴。近期曝出的李长轩案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多个基层直属库玩的就是“转圈粮”把戏。   我国自2006年开始实行国家储备粮库托市收购政策,因保护价收购产生的差价由国家财政补贴。2010年12月,国家又细化了国储粮轮换交易制度,禁止“转圈粮”谋利。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每年“托市价”总在提高,这种“粮不动光账动”的“假成交”能获取巨大利差,既损害国家粮食安全,也影响农民种粮收入。   黑洞二:质价不符蒙混过关   2011年7月,中储粮安徽分公司涡阳直属库被曝出高价收购低等小麦,给国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经查明,2010年5月,涡阳直属库违反规定,过早将收购资金拨付给蒙城,使小麦收购工作呈现无序状态,收购价格高于托市保护价。后相关负责人将虚假等级的检验报告上报,使6万多吨小麦“顺利”结算,多支付了200多万元收购资金。   黑洞三:存储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松懈   时值今年夏粮收购大幕开启,5月31日,中储粮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事故。过火粮囤和货位共80个,粮食约5万吨,主要是露天储存的临储粮和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库存。   “这起事故反映出个别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岗位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国家粮食局在6月初发出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指出。   今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中储粮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发现,2008年至2011年,中储粮总公司部分直属库在中央储备粮存储方面存在混仓存储问题,还有个别直属库存储设施不符合仓储标准、在无承储资格单位存储中央储备粮。   一些专家指出,本该肩负“国家粮仓”安全重任,中储粮部分分公司和直属粮库却事故频发,急需进行全面“体检”,查找整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粮食储备安全。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