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花生油菜籽油适合炒菜 橄榄油可以凉拌
2014-12-16
    烹调去除黄曲霉毒素?好油可以多吃?专家教你正确用油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2014年第二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共有17批次花生油被检出不合格。此次抽检中,共有15批次的花生油由于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被检出,两批次的花生油由于苯并[a]芘不合格被检出。其他植物油则有29批次样品被检出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值、过氧化值、苯并[a]芘等。 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大部分消费者对其营养成分并不了解,根据个人不同体质,更是不知该如何挑选。为此,记者专门请教食用油生产企业以及营养专家,为消费者解读“食用油的秘密”,并为您推荐一款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新快报记者 李骞 四品牌不合格 企业回应“原因属商业机密”! 公告显示,广东省内被检出不合格的食用油企业有4家。除佛山市顺德区双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傲鹏”牌花生油因苯并[a]芘不合格被检出外,还有三品牌因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被曝光:湛江市农科所粮油加工厂生产的“天福”花生油、阳春市溢阳花生油厂生产的“阳春佬”山地花生油与高州市泗水镇纯香花生油行的散装花生油。 据业内人士介绍,苯并[a]芘与黄曲霉毒素均为致癌物质,后者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记者联系到佛山市顺德区双熊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梁小姐,其表示对被检出不合格的花生油产品“已经做好处理”,但对造成食用油致癌物超标的原因,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未作解释。 土榨油天然健康?不靠谱! 从事粮油技术工作多年的行业内专家裘文杰对记者表示,通常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生产工艺、生产污染等问题,榨油前的蒸炒过程中温度控制过高,均会导致苯并芘类含量超标。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则多是由于原料保管不善产生霉变,在榨油的过程中溶入到油中。“加上有些土榨油因缺乏必要的精炼工艺,带入的苯并[a]芘黄曲霉素无法有效去除。”他表示。 据了解,民间有关于用烹调消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说法,即“将温度加热到270 左右时黄曲霉素开始分解破坏,因此,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再放菜肴烹调就能有效去除黄曲霉素”。裘文杰认为,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他表示,一般土榨油的烟点也就是150 ,经过精炼之后的一级油烟点能够达到210 以上,不管什么油,在270 已经完全是浓烟滚滚了。“在这个温度下,不仅是油烟问题,油脂在高温下会发生一系列的聚合、氧化反应,油脂已经发生变质,会产生更多其他的危害物。”因此,还需谨慎对待可能出现问题的食用油,不要迷信市场上土榨油天然、健康的宣传,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合格的食用油才是正道。 食用油是膳食必需营养素之一,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人体必需的八大营养素中,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食用油。然而,对于食用油,很多消费者往往只知道每天都应该吃一点,很少有人去关注吃油到底是吃什么、什么样的油才是营养均衡的。从食品营养专家与食用油业内人士的建议和说法中,不妨对照生活实际,看看你家里用对油了吗?用油习惯健康吗? 焦点1 猪油炒菜更香,应该放弃吗? 作为膳食油脂,猪油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尽管现在在市民的厨房里,植物油已经占据消费主流,但相比于植物油,猪油所具有的独特风味仍使得很多人对其钟爱有加,通过熬制的方法来获取猪油并食用。 食用油业内专家裘文杰对记者表示,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角度来讲,猪油所能提供的某些脂溶性维生素比植物油低,其它的功能并无二致。但对于心血管疾病,猪油等动物油脂有着不良的影响。猪油等动物油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超过了40%,且猪油含有千分之一左右的胆固醇,这些都是对心血管疾病不利的因素。 因此,出于风味和口味的考虑,如果作为偶尔调剂吃点猪油确实无妨,但不建议把它作为家庭的日常用油。专家建议,自己熬制的猪油,因其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含量很低,致使保质期不长。可以通过添加维生素E的方法来提高保质期,添加量以0.03%-0.04%效果较好。 焦点2 压榨油比浸出油好? 购买食用油时,常常能在油的外包装上看到“压榨油”、“冷压榨油”、“初榨油”等字样,但是不是这种工艺出产的油比别的油更好呢?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裘文杰介绍说,压榨法是利用物理压力,将油料细胞中的油脂成分挤压出来得到油脂;浸出法是利用物料相似相容原理,将油料经预处理之后加入溶剂,将油料中的油脂成分萃取出来,然后再将溶剂和油的混合物经过蒸发、汽提处理,除去其中的溶剂成分得到油脂。还有一种水代法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风味油脂方面如“小磨芝麻香油”。 在选购食用油时,有些消费者会把压榨和浸出作为区别食用油好坏的一个标准。裘文杰表示,这可能是由于认为食用油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化学物质不太健康,因此对浸出油有排斥,而现在一些食用油厂家为了迎合这种消费者心理,把“压榨油”作为卖点之一,实际只是营销噱头而已。 他表示,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的压榨或者浸出工艺,而在于后续的精炼工艺。据介绍,无论压榨法还是浸出法生产出来的油都叫“毛油”,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胶质、游离脂肪酸、有色物质等,不能直接食用,必须经过后续的精炼工序处理,除去油中的杂质及有害成分,才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而浸出法相对于压榨法,出油率高、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是目前主流的制油工艺。“欧美发达国家的浸出法制油比率超过了90%,我国也超过了80%。” 据介绍,目前,在油脂加工厂中,一般对于一些低含油的油料如大豆,采用的是直接浸出工艺;对于一些高含油的油料,比如菜籽、花生,则采用先压榨后浸出的工艺。纯粹的压榨法制油目前主要用在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加工中,如橄榄油、芝麻油等。而所谓的“冷榨”,是指不对油料进行高温蒸炒后榨油。裘文杰表示,用这种方法能够避免油料中产生苯并[a]芘,但仍存在出产的食用油烟点低的问题,一般不适合用于高温烹调,而是适合于凉拌。 他表示,消费者在选择时,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只要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只是如果对食用油的风味比较关注的话,可以选择用压榨法生产出来的风味油脂产品。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