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办了一起特大跨区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捣毁了涉及12省市的特大生产经营伪劣香油、芝麻酱违法犯罪网络,抓获涉案人员83人,涉案货值金额超2亿元。
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及前期专项行动掌握的情况,对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批次芝麻香油的脂肪酸组分不合格且黄曲霉毒素超标。
经核实,河北厨友食用油有限公司从个体户李某处购买“红油”(玉米、大豆调和油)和“香油精”,勾兑后冒充纯芝麻油销售,售价远低于市场价,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经深入研究,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香油精”的成分锁定为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两种只能人工合成且不得在芝麻油中添加的香料成分。
由于涉嫌犯罪,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公安部门成立联合专案组开展深入调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孔某用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混合,形成与芝麻油颜色一致的“红油”,按1.5%的比例加入“香油精”,生产假芝麻油,销售给香油生产企业及香油坊。
目前,孔某等10名主要犯罪人员,因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依法判决八年到一年半不等有期徒刑,判处罚金共计人民币239万元。
相关报道:
香油掺假的行业潜规则如何被揭开?
提起该案件的破获,还要从2019年3月份的一个举报电话说起。
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某企业涉嫌造假香油。
根据举报线索,稽查人员立即购买了这种香油。虽然从颜色和味道来看,这种香油与普通芝麻香油相差无几,但凭借多年经验,稽查人员仍感觉这种香油有一丝不寻常!而且,这种芝麻香油只要12元/斤。
市场上正规厂家的芝麻香油,成本价都在18元/斤左右。商家为何要赔本赚吆喝,事出反常必有妖。
为了弄清其中的猫腻,侦查人员暗中对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得知该企业销售的“香油”,其实都是从一个本地个体户李某手中购得的。
侦查人员初步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制假售假案件。案件要想坐实,证据至关重要,如何确定这种“香油”的成分,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原来,这种勾兑的“香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红油”的原材料。这种红油,主要由大豆油和玉米油勾兑而成,这些油品经提炼混合,没有蛋白残留,很难鉴定出油品成分。
无奈,侦查人员只好转变思路,从其他方面突破,这时,侦查人员发现李某在销售“红油”时,还会搭配销售一定比例的香油精,于是,侦查人员又乔装打扮,秘密获取了一些香油精样品。
在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植物油》中明确规定“单一品种”的食用植物油中不应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虽然,侦查人员调查出李某有出售香油精事实,但如何能证明对方一定在这种“香油”里添加了香油精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需要在“香油”中鉴定出香油精的组成成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方的造假证据就能一目了然,公安机关才能立案。
但如何通过化验手段,证明这种香油中添加了香油精,又成为一道难题摆在了侦查人员面前。
当时,放眼全国,没有类似案件能够借鉴。案子调查一时陷入僵局,但偶然间,一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刊登的信息,让侦查人员眼前一亮!
受这个案件的启发,他们立即与省级实验室联系,经过一番检测,却发现取样的油品里根本检测不出指定的化学物质,侦查再次陷入僵局。到底是油品中香油精添加量太少,还是检测方法的问题。
为了弄清事件原委,侦查人员一边化装侦查、打入行业内部获取有效信息,一边利用实验室对这种“香油”化验比对。侦查人员还找到河北农大学的教授,共同实验分析;得知,具备此类香气成分的香精,化学成分就有20余种。侦查人员又从能够检测的8种物质中一一排除,最终确认了香油精添加的关键成分,案件有了眉目。
他们迅速将这些“香油”样品送到国内顶级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工作人员以这两种物质为参考,分别检检了120余批次样品,结果是一验一个准儿,96%的香油被检出含有这两种“香油精”物质。
另外,侦查人员还发现,李某生产的“假香油”全部由沈阳市一家“红油”厂家生产,大部分被销往农村市场及城乡结合部的香油坊或香油企业。
在充分掌握证据后,当地市监部门与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行动,80余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这起特大跨区域生产销售假劣香油案成功告破,也在全国揭开了香油掺假的行业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