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目标和任务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出台。其中提出15个重大专项行动,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目标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等。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其中,在个人和家庭层面,提倡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等。
合理膳食行动
如何保证合理膳食?《健康中国行动》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
全民健身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和覆盖率100%。个人层面,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控烟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提出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进一步加强卷烟包装标识管理,完善烟草危害警示内容和形式,提高健康危害警示效果,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程度。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提出到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提倡中小学生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同时,保持健康体重,提倡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学校层面,《健康中国行动》提出,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披露,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提出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构建尊老、孝老的社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
癌症防治行动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提倡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同时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中医癌症诊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