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中国制造」山茶油为何一直上不了大众餐桌?
2024-1-15
    

近日,一则报道吸引了国人的注意,日本共同社援引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当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报道称,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这也证明,中国已从“汽车大国”驶向“汽车强国”,「中国制造」这张世界名片从此拥有不同含义。


一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所有环节的共同努力。汽车行业如此,粮油行业亦是如此。然而,相比较中国汽车的蒸蒸日上,另一个「中国制造」却略显暗淡。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山茶油如今的局面着实有点像“养在深闺人未识”。




从国油沦为「小众」,


山茶油为何一直上不了大众餐桌?


山茶油是有着2300年历史的东方植物油,是中国历代的皇家贡品,更是民间出了名的“月子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美誉。


然而,与西方橄榄油的蓬勃发展相比,山茶油如今的市场表现令人唏嘘。


一份来自国家林业局产业发展规划的资料显示,40年前,全球茶油与橄榄油含量基本相当,都约为30万吨。但遗憾的是,几十年的发展,橄榄油已经发展为每年200-300万吨的产量,可是品质可以媲美橄榄油的茶油,其产量不升反降,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在消费市场,提到高端食用油,消费者往往更多提及橄榄油,而对山茶油相知甚少。




为何明明营养价值很高,山茶油却发展受困,迟迟未能走进大众家庭的餐桌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产-研-制-销”各个环节均在「低水平」线徘徊。


山茶油的市场一直做不大,与其“产业水平低”脱不了干系。中国虽然有近6800万亩油茶林,但多数是处在‘人种天养’的状况之中,产油率很低,每亩平均只有5公斤左右。现阶段,我国高产油茶林普及率偏低,低产林占40%,很多种植区域未通车,肥料难上山,茶果难下山,出现产链断层现象。其次,果林基地建设理念落后,不作前期规划,极少考虑排灌、茶果处理、仓储等管护设施。这种“靠天吃饭,缺少科学管理”的种植模式,在生产层面就已经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长年的大力扶持却收效甚微。一方面,油茶种植盛产期在5~8年内后,这样就造成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种植户不赚钱,从而积极性不高,导致弃收、弃林现象频频发生。另一方面,产学研没有紧跟高质量发展路径,自动化灌溉、机械化采收等技术未普及,目前仍高度依赖人工,致使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生产端成本提高,就会压缩种植户利润,从而抬高茶油市场售价,这一连串连锁反应,让茶油难以走入大众主流消费。如果困扰产业多年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未能从根上解决,茶油的发展必定受阻。


此外,市场认知不足也是阻碍茶油发展的原因之一。虽然油茶在南方产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其在食用油市场中占比仅有1.5%,市场上普及度存在很大局限性,产区外的消费者不了解茶油的特色和优点,让茶油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


同时,这个行业“以次充好”乱象横生,“劣币驱逐良币”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如今,市面上充斥着许多真假难辨的山茶油产品,严重扰乱了消费市场秩序。一方面是真正好的山茶油产品价格高,被掺假茶油低价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市面上涌现出很多卖浸出标压榨的产品,“挂羊头卖狗肉”,让消费者得不到知情权。更严重的是,有安全隐患的“土榨茶油”大行其道,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这些,都影响了高品质茶油的销售。


重塑茶油产业生态,已势在必行。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